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彰显了我们党保持经济稳中求进的坚定信心和应对当前复杂严峻形势的战略定力,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之举。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需要更多具有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国际化人才,在国际舞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传达好中国方案,帮助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与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
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目标、走中国式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之路,就必须探索“扎根本土、内生推动、以人为本、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内源式发展助力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新型工业化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运用智能化生态化手段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出效能,适应全国人民消费结构高级化和多样性的要求,推动供给侧的深层次变革,这不仅是各国实现现代化与创新驱动发展的共同特征,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网络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为青少年学习、娱乐开辟了多元渠道。与此同时,网络上也充斥着各类不良信息,适合于青少年成长的优质内容总体还比较缺乏。因此,需要强化青少年本位意识,进一步丰富网络优质内容的供给,通过优秀文化内容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当前,在信息技术的迭代发展下,各行各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拥抱数字世界,数字技术也在不断重塑着行业的未来,不断拓宽数字化应用场景。数字应用不仅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牵引,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战略支点。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充分认识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并深刻把握其实践进路,对于更好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面向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牢记初心使命,践行党的宗旨,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科技智库人才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人才支撑,需要适应新时代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出的新的时代要求,强化科技智库人才的使命性、创新性、数字性、复合性等多元特征,以高水平科技智库服务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3年春节是全国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之后的首个春节,众多居民纷纷走出家门,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景区积极打造文旅业态、丰富消费场所,迎新祈福游、乡村旅游、自驾游、温泉游、冰雪游等旅游新产品新业态高速增长。无论是旅游人数、门票收入,还是游玩活动、购物娱乐、出行住宿等,市场需求都释放出积极信号。
职业院校建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是推进虚拟仿真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技术技能实训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有效举措,需要坚持共商、共建、共用,以技术革新赋能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
信息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正重塑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的结构与规模。对于与产业联系最为紧密,在国家技术技能人才梯队培育方面扮演基础性、战略性角色的职业教育而言,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的建设,不仅赋予其时代新使命,也使得数字化成为新时期职业教育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重构适应性发展生态、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高质量发展是面对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中低速发展新常态、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之际,党中央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也是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农业现代化战略目标。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准确把握农业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对于顺利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意义重大。
2023年的经济要进一步复苏,大家对此多有期待,首先是期待财政货币政策发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发力。作为主要的宏观政策,财政货币政策如何形成合力,是当前各项政策协调中的一个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