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务必”重要思想,具有深刻的生成逻辑和丰富的科学内涵,全党同志务必学深学透学好,并将其作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奋斗的重要指南。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时空分布极不平衡,必须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2年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试点名单,29家企业和3个园区上榜。遴选一批废水循环利用效果显著、水效指标先进的企业,作为水效对标达标的典型案例,有助于推动更多企业提升用水效率,实现节水减污新跃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目标任务。去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就业形势出现一些波动,但随着稳经济政策措施的落地,各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本质要求进行了全面阐发,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作出重大贡献。
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检察机关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握大势,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在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宏伟事业中,大学要充分发挥育人优势、文化优势、科研优势、传播优势,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打造文化建设新高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不断加固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近年来,以数字化、智能化等为特征的新型文化消费快速发展,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作出重要部署。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结晶,是涵盖不同历史阶段红色文化具体形态的综合性、集成性概念。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必须深刻领会红色文化的价值立场、思想基点、本质要求、内生动力、科学思维、世界情怀,让红色文化在新征程上焕发时代光芒。
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大局,系统阐释了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明确了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志气、骨气、底气,体现着自信自强、昂扬向上、无所畏惧、拼搏进取的精神状态,蕴含着深厚充沛、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战胜各种风险挑战、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当前,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既有总量问题,也有结构问题,且解决结构问题特别是城乡失衡问题更为紧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财产性收入既是需要加快补齐的短板,同时也蕴含着很大增长潜能。
近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地球生命力报告2022》,结果令人震撼。报告中的“地球生命力指数”通过分析近3.2万个物种种群,发现1970年至2018年间,受监测的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鱼类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平均下降69%。种群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将严重损害地球家园,加强保护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