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铁力市工农乡:创新多元治理机制 打造乡村善治样板

2025-05-13 10:05:12   

近年来,铁力市工农乡始终坚持“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工作理念,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优化服务效能,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基层。

打造多功能综治中心,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

资源整合“一窗受理”。整合多部门设置警务、法律以及综合服务三个窗口,构建“常驻管日常、轮驻解专项、联动破难题”协同治理机制,实现群众“进一扇门,解万般事”。去年以来,窗口共受理法律咨询、信访解答、矛盾调解等事项227件次。

功能聚合“一站集成”。建成涵盖法律服务、矛盾调解、心理咨询、会商研判等功能为一体的综治中心,通过构建“诉求受理-分类研判-多元调处-跟踪回访”服务体系,推动群众解决诉求从“多头跑”向“一站式”转变。

机制联动“一体响应”。积极发挥“四所一庭一中心”作用,实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结合“线上视频调解+线下联合会商”模式,累计化解复杂纠纷15起,疑难矛盾化解率达100%。

织密多元化治理网络,贯通“多层级”善治末梢

‌乡级统筹“一贯到底”。构建“乡党委统筹-班子成员包村-村‘两委’落实-网格员巡查”四级责任链条,建立“红黄蓝”三色预警台账,及时化解苗头性问题。对疑难复杂问题,采取“一案一专班、一事一方案”攻坚模式,推动各类风险隐患问题高效处置、有效化解。

‌村级自治“一线解纷”。利用“逢四说事”制度,通过“你说事评事,我主事办事”工作模式,累计搜集社情民意180余条,问题化解率达到100%。同时,组建1+N调解矩阵,在田间地头设立临时调解点,化解邻里矛盾、土地纠纷65起。

‌网格覆盖“一网统管”。全乡划分17个网格,配备网格员52名,严格落实“5分钟响应、2小时到场”处置机制,依托“伊网通”系统实时上传巡查工单1.2万余条,实现信息采集无遗漏、矛盾调解不出格、民生服务零距离。

建立多维度保障体系,筑牢“全周期”服务闭环

制度保障“一抓到底”。出台首问负责、跟踪督办等9项制度,将矛盾纠纷化解纳入村级绩效考核体系,推行“周通报-月评比-年考核”动态管理机制,调解效率综合提升35%。

队伍保障“一专多能”。构建“专业+综合”的复合型治理体系,整合全国优秀法官、知名律师、心理咨询师等13名专家轮驻,建立村支书特约调解员队伍,打造“小崔工作室”特色品牌,复杂案件调解成功率达到85%以上。

技术保障“一网联通”‌。依托“龙法和”云端调解室,通过视频连线实现远程调解、在线司法确认,使跨区域纠纷化解周期缩短60%,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治理目标。(中共铁力市工农乡委员会供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山西省灵丘县:凝聚人才力量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