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亮相科博会:薪火相传铸创新,智创未来谱新篇

2025-05-09 09:39:05   

2025年5月8日至11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北京科博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据悉,本届展会以“科技引领 创享未来”为主题,设置信息科技、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绿色“双碳”、数字经济、区域创新等六个专题展区。科博会期间,还将举办未来产业系列推介会、专精特新“京品”出海推介交流会等8场推介活动。

5月8日,北京科博会首日,以“薪火传承·智创未来”为主题,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精彩亮相,代表中关村的科技力量,深度参与本届北京科博会,在国家会议中心设立200平主题展区,并以沙龙座谈的形式,邀请企业家代表现场分享观点,组织媒体与嘉宾互动。

 

 

传承初心:老中青三代共话中关村精神

此次北京科博会参展恰逢协会“中关村老领导、老企业家迎五一见面会”圆满落幕之际。在参展之前,4月20日,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在大北农集团凤凰国际创新园举办了“中关村老领导、老企业家迎五一见面会”主题交流会。

这场属于企业家们的“老友记”汇聚了40余位中关村改革历程中的开拓者与见证者,以“峥嵘岁月再聚首,共话初心启新程”为主线,共同回溯中关村精神血脉,重温奋斗初心,凝聚创新发展共识,为新时代科技创新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会长、大北农集团董事长邵根伙博士汇报了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并期盼中关村的开拓者们继续为企业创新发展建言献策,紧扣新质生产力发展大势,以创新破解难题、以智慧赋能社会。

中关村,作为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地标,始终是创新创业精神的代名词。这场跨越代际的对话,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动员。见面会上,除了有老一代企业家的殷切寄语,更有新生代企业家的表态。他们表示,将传承破局智慧,在关键领域开辟新路径,将精神血脉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书写属于中关村科技人的时代答卷。

智创未来:大中关村生态赋能新质生产力

北京科博会现场,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展区以沙龙座谈形式,邀请企业家代表与媒体深度互动。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会长、大北农集团董事长邵根伙博士到场并致辞。他表示,中关村作为科技创新高地,始终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勇立潮头。此次深度参与北京科博会,也期待与参会企业充分交流,借此机会搭建起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桥梁,共同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共同书写科技强国的新篇章。

现场,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首席顾问、北京华讯集团原董事长戴焕忠,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原秘书长、四通集团原总裁、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工程院院长朱希铎,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中关村科技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群,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北京云尚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显勇作为分享嘉宾,围绕中关村三十年蝶变历程、企业家精神的代际传递、当下前沿科技创新等话题,从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角度,解读协会代表中关村科技力量参与北京科博会的战略意义,分享了独到观点。

戴焕忠表示,“大中关村概念的核心在于协同创新。从海淀核心区到‘一区十六园’,政策、资本、技术、人才的流动正在打破地域边界,形成辐射全国的创新网络。”

朱希铎认为,中关村作为科技企业聚集地,应当以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核心,打造新质生产力标杆,重构中国科技产业生态,以“中关村模式”输出中国方案,为国际科技产业变革提供可复制的创新范式。

现场分享中,罗群表示,作为一名中关村的创业者,自己同时也在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任职多年。协会伴随着无数企业的成长,也见证了科技产业的变迁和中关村的发展。未来,协会将继续深化服务,整合资源,发扬中关村精神,全方位赋能会员企业高质量发展。

谈到对“中关村精神”的理解时,黄显勇说:“创业和创新是‘中关村精神’最主要的标签,也是‘中关村精神’永恒的内核。而要想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创业者和企业家的支持。”

在与媒体的互动中,企业家们进一步阐述了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代表中关村参与此次科博会的重要意义。一方面,这是展示中关村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通过集中展示,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关村在科技领域的前沿探索与成就,提升大中关村概念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借助科博会平台,促进了中关村企业与国内外企业、机构的交流合作,有利于整合资源,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而中关村企业家精神中的“产业报国、敢为人先、包容失败、勇于创新”,在交流合作中得以传承和弘扬,激励更多科技工作者投身创新事业。

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在科博会上的精彩表现,不仅回顾了中关村的辉煌历史,更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为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也为大中关村地区的协同创新发展描绘了更加美好的蓝图。(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供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褔建三明:党员在工地发挥作用 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