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坚定选择。期待外资企业通过持续深耕中国市场,更加紧密融入中国产业链,分享中国高质量发展红利,实现在中国、惠全球的共赢发展。
培育新质生产力,各地面临的挑战各不相同,但都要找准突破口,有效打通卡点、堵点,同时要瞄准结合点,把自身优势和潜力更好发挥出来。用心探索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子,合理调配各种政策、资源、要素、力量,培育新产业、拓展新空间就有坚实的支撑。
数智技术给思政课带来了新挑战,也孕育了新契机。如何让人工智能成为教学助手,而非课程的主导?破题的关键还是要回到学生本身——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成长为独立思考、精神丰盈的大学生。
当前,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全党推进。各地应以此为契机,坚决向“陪会”之风亮剑,把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会场中彻底解脱出来,让他们轻装上阵,把时间和精力真正用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攻坚克难的最前沿。
需求所向,皆是蓝海。坚持需求导向,体现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不断变化的消费市场中,让消费新需求不断转化为发展新机遇,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将更加显著,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将更加有力。
生命有限,很多英雄模范人物崇高精神的形成过程也是有限的,但形成了一种宝贵精神财富,是一个永恒的定格。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信念、矢志奋斗,每个人都能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从“原地卷”到“向上攀”,需要技术赋能,也离不开法治保障、机制创新。企业练好内功,行业协同共建,市场活力、创新潜能得到充分激发,让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才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从一名普通操作工成长为行业认可的工匠,支撑我的是产业工人骨子里“造不出好钢绝不罢休”的那股倔劲。每当看到亲手生产的硅钢产品能在大国重器上发挥作用,我心里就充满自豪。这也将激励我,在钢铁领域不断向着更高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