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依托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悠久的栽培历史,以及持续创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理念,新疆林果产业正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如今在新疆,林果业已成为覆盖范围广、惠及人口多、发展潜力巨大的绿色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新疆正从“林果大区”迈向“林果强区”。
围绕产业链,补链延链。在位于莎车县乌达力克镇的戈壁产业园,大棚的芦笋长势喜人。以乡镇为主体进行招商引资,大棚找到了“婆家”。县里整合资源、加强产业上下游配套,盘活多个大型设施农业产业园,有效释放了社会和经济效益。
近期黄淮地区特别是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受持续阴雨影响,秋收进度偏慢,为做好抗灾救灾机具保障,农业农村部强化农机应急救灾响应,在持续指导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做好秋粮机械化抢收的同时,央地协同联动加力优化调度服务、调集救灾机具、开展应急作业,支持灾区集中力量尽快抢收抢烘,确保秋粮应收尽收、确保质量。
我国山地多,不少耕地位于丘陵山区,农田、农艺与农机的适应性和匹配性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让农机开上山坡、实现智能化作业,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需求所在。
近年来,从“村BA”到“村超”,从“村马”到“村歌”“村T”,贵州打造的“村字号”群众文体活动持续出圈。这些活动,承载传统与现代的交响,折射自发与引导的辩证,映照物质与精神的共进,已经悄然重塑贵州乡村的发展图景。
近年来,“文艺赋美乡村”成为激活乡村全面振兴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各地以文化为笔,在乡村大地描绘出一幅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幸福的新画卷,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让农民既富“口袋”也富“脑袋”。
安福县是粮食生产大县,也是我国第一批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粮食种植面积约88万亩。农事服务中心和“点单式”数字化服务方式,为农户提供更多选择。安福县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农机股负责人欧阳素琴介绍,县智慧农业服务平台汇总了“赣机通”上的农机数据,整合500余台套农机设备,“双抢”期间,在平台统一调度下,农机使用效率提升超30%,农户等待时间缩短50%。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获悉,今年以来,广西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全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积极克服旱涝并发等不利因素,早稻抗旱夺取丰收,秋粮生产稳中有增,全年粮食丰收在望。
23日是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各地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祝丰收活动。据统计,各地累计开展3000多场次庆丰收活动,线上线下结合,城乡融合互动,吸引数亿人次关注参与,营造了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
去年,普阳农场通过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规模化格田改造,任永的154亩水田在其中。推土机铲平、激光平地机校准、卫星平地仪监控,原本高差有20厘米的地块,被平整到5厘米内;52条旧田埂,也被全部铲除,还新增了7亩有效种植面积。
秋分将至,又迎一个丰收节,又是一年丰收季。在田间、在果园、在渔场,飞扬着收获的欢声,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记者分赴黑龙江、山东、湖北、广西、云南、新疆等省份,倾听劳动人民在丰收之际的喜悦与期盼。
9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表示,“十四五”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点工作,保持了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势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新疆紧紧围绕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目标,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小麦、玉米创9项全国大面积单产纪录,建成全国首个百万亩级玉米“吨粮田”,水产品产量稳居西北五省区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国第二位。
一盆小小的绿植,如何从寻常植物变成网红单品,又会给乡村和乡亲们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变化与实惠?这背后,不仅是经营模式的创新,更蕴含着农业多种功能与多元价值实现的新路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城市里的绿植花卉店与乡村里的苗圃种植基地,从这片“绿叶”背后解读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密码”。
近日,江西进贤县北良智慧农场的2000亩黑芝麻田进入收割期。连绵起伏的田野间,齐腰高的芝麻秆缀满饱满蒴果,在秋风中泛起褐色波浪。随着捡晒机轰鸣着驶过,芝麻秆整齐倒下,人们紧随其后进行捆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