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截至5月26日17时,各地已收夏粮小麦7005万亩,日机收面积连续3天超过400万亩,全国“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全面展开。当前麦收进度已近两成,其中西南地区及湖北麦收进入尾声,河南进度过三成,安徽、江苏等地已开收。
如何将这些“土专家”“田秀才”用好?榆林市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推荐相关示范点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项目;评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向乡村一线专家人才倾斜,引导乡土人才扎根家乡、创业家乡、服务家乡。
近年来,随着“太空服火山打卡照”等持续出圈,乌兰哈达火山旅游越来越热。郭晨慧将自家庭院重新改造升级,并将隔壁亲戚家的庭院也纳入进来。“我家民宿今年被评为国家甲级旅游民宿,现在有两座院子、14间特色房,经常供不应求,旅游旺季得提前半个多月预订。”郭晨慧笑着介绍。
要想让苗绣“活”起来,一个人的力量可不够。“得让乡亲们都参与进来!”2021年,焦洪秀决定将工作室搬回村里,选址就在半山腰的老家。她回忆:“在自家小院里搞设计创作,节约了房租成本,订单能第一时间交给村里的绣娘完成,有问题她们也可以随时来找我。”
5月20日至22日,2025年中国(广西)—东盟蔬菜新品种大会暨第九届中国(南宁)鲜食玉米大会在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五塘镇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举办。
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寨智团鼓楼,夜晚游客逐渐散去。“游人少了,按照既定方案,咱们集合开会。”管班(类似村民小组组长)陆辉文发出通知。怎么把古寨特色保护得更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次议事会要围绕这些方向更新村规民约。
这就是正在建设中的我国首批5座9000吨级气膜粮仓。它们高33米、内径24米,建成后的每座气膜仓都能储藏约9000吨粮食。按发展代数划分,这属于我国第四代新型粮仓。
“有了新机器,终于不用拌种了。”李海龙说,智能播种机将根瘤菌剂与种子同步施进土里,再也不需要拌种了,“我们管它叫‘一口闷’,省时又省钱!”韩劲涛也表示,智能播种机将种子播种于3厘米深的土层中,避光保湿提高根瘤菌活性,从而提升固氮效率。
热植是年轻人的新“潮玩”,市场潜力大,如何打开销路?细分产品类型、入驻电商平台、组建直播团队……廖万甜积极投身电商直播,用好流量这个“新农资”。“小小直播间搭建起热带植物与花友间的桥梁,目前网店直播间单月销售额稳定在30万元以上,4月初的一场直播,销售额达到6万多元,成为平台同时段鲜花园艺榜销售额第一名。”廖万甜自豪地说。
“俺流转了1200亩田地,往年过完春节,只用浇两遍水。今年已经浇了三四遍。”王松涛说,浇地的时候,每隔12小时要换一片田,有时夜里鞋子都不敢脱,闹钟响起便揣着手电去铺管、开闸,“过了灌浆期,再灌溉也改变不了收成。所以,这几天抢浇很重要。”
去年冬天以来,西南大部受降雨、来水持续偏少影响,出现旱情并缓慢发展;今年4月以来,西北东部、西南北部、华中北部受降雨、来水偏少叠加高温大风天气影响,旱情快速发展。耕地受旱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河南、湖北、广西、四川、云南、陕西和甘肃9省份无灌溉条件区域,因旱临时性饮水困难群众主要分布在湖北、广西、四川、云南4省区山丘区。通过采取抗旱应急措施,群众饮水有保障。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本报记者近期深入浙江、河南、湖南等地采访调研,在一线切身感受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在一间培养室里,53个培养架,小罐子排得满满当当,有5万多瓶。罐子里,嫩绿的甘蔗苗静静地吸收着营养。透过培养瓶,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每株幼苗的生长状态。研发中心落地刚半年,已有年产5000万株的培苗能力。
近年来,镇坪县整合盘活35间闲置办公用房、2所闲置村级小学,新增公共文化服务场馆面积4300余平方米,不断提升场馆阵地服务效能。“我们将不断深化机制一体贯通、力量一体调配、设施一体管理、服务一体供给,让城乡老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局长陈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