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2022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贯彻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总结地方实践经验和做法,明确区域协同立法、区域发展合作机制在国家法治体系中的地位。
在供应链金融相关配套政策的指引下,提升跨境供应链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有助于增强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对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和关键节点企业的产融支持力度,进而通过金融链穿透整条供应链运作,明晰相关商品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把握供应链调整的主动权,维护我国供应链安全。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同时,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推动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市场是我国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配置环境、技术等资源,吸引生产要素向最需要的地区、行业和企业流动,能够实现减排成本最小化,带动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投资,是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节约集约水平、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
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四对关系、五项原则和六项具体要求,站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强调了“双碳”工作的系统性、全局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基层作为国家应急管理的基础对象,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基层具备较高的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迫切需要实现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本文在分析影响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基础上,从组织、人员、物资、技术等四个维度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并推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现代化。
进一步提升县城的吸引力、竞争力与发展潜力,还需多视角辨析施策。一方面,县城要发展好,关键还是看产业优不优、强不强;另一方面,要增强相应的配套供给;此外,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要增强原有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形成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近期国内疫情多发,消费恢复性增长受到明显冲击,相关市场主体面临较多困难,稳增长、保民生面临新的压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要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有序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金融业肩负多重使命和职责。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用“五个必由之路”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昭示的重要认识,深刻阐明我国发展仍具有的战略性的“五个有利条件”,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在这“五个必由之路”和“五个有利条件”中,置于首位的均是坚持党的领导。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勇攀科技高峰,自觉肩负起光荣历史使命,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担当作为、贡献力量。
近年来,我国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在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提升就业吸纳力、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发展潜力看,生活性服务业的新需求潜力大、新供给升级空间广、新动能后劲足、新机制保障强等特征十分突出,已成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更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抓手。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必然会极大地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加快我国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
目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经进入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阶段,这一阶段不仅仅要求我们要考虑跨期平衡保障、收付一致的原则,同时还要保障分配再平衡,达到共同富裕的效果,还有一点就是要求我们更加关注社保对于稳定经济的作用,也就是它的减震器作用。
生活性服务业是指满足居民最终消费需求的服务活动,涵盖绝大部分政府承担全部或部分供给责任的公共服务内容,同时也包括完全由市场供给的个性化、多样化居民消费以及保障等相关服务,具有规模大、韧性强、后劲足等特征。
近期,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公开宣判了新专利法实施以来的全国首例药品专利链接诉讼案件,表明这一制度进入司法实施阶段。对此,有解读提出要平衡好专利药和仿制药的利益,这当然是正确的。不过我们仍需深入分析制度背后的逻辑,探讨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