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塑造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准确、科学理解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对于全面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外部环境的新变化,我们必须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保持自己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以高水平开放促发展强安全,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高水平开放强化发展战略,科学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和战略抉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为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又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石。
建设韧性社区不仅是满足城市公共安全建设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保障社区安全稳定的基础条件。因此,韧性社区的建设应致力于在韧性框架构建、多元主体有效联动、探究问题解决方案与增强韧性程度提升几个方面着力。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问题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采取正确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全球发展倡议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理念的世界推广,是各国跨越发展鸿沟、重振全球发展事业的必然选择,是突破当今世界发展瓶颈、治疗发展顽症的“金药方”。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今天,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生态兴则文明兴”,深刻阐述了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进一步提出“林草兴则生态兴”,从国家生态安全的角度,强调了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从生态成效的高度,阐述了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意义。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走一条生态与产业、保护与发展,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发展、乡村振兴之路,生态绿色振兴之路是关键。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站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高度,需立足资源禀赋、加强科学考核、兜牢民生底线、狠抓技术攻关,坚持系统观念,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环境与贸易章节作为边境后规则合作典型议题纳入协定,反映了中国、新西兰双方对于构建贸易领域高水平环境保护规则的高度重视,对未来高水平自贸区建设具有重要示范价值,对于提升中国、新西兰双边绿色贸易水平及我国推动绿色贸易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期间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由污染治理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要素统筹推进转变。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是积极践行“三水统筹”理念的具体落实,是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促进水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手段,突出了水生态环境治理的协同性。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从国家层面对我国科技伦理治理工作作出系统部署,确立了我国科技伦理治理的指导思想,明确了科技活动应当遵循的伦理原则,提出了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基本要求,对有效防范科技伦理风险、推动我国科技向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