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新时代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根本遵循,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持之以恒加以推进,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宏观调控和投资引导的重要工具之一,政府债券发挥着稳增长、补短板、调结构的重要作用。未来,应统筹兼顾专项债投资效率提升和风险防控,通过管理发力、目标聚力、改革助力,更好地发挥政府债券的乘数效应。
党领导下的基层协商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和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创新举措。准确把握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协商治理的内在逻辑和着力重点,对于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正在加剧,已经成为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生物多样性损失是一个与气候变化密切关联的全球性挑战,在生物多样性问题上的合作是对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推动。全球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尤其是大国之间的协调应对。
我国要想在碳中和时代下继续扮演重要角色,提升全球竞争力,必须在零碳技术上加大投入。要重视CCUS技术创新和推广,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和完善财税金融政策与市场化机制,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CCUS产业体系。
2022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将达到1076万,就业形势复杂严峻。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实现充分、高质量就业关系着亿万家庭福祉,更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对于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共筑崇尚自然、绿色发展生态体系,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数字化战略被第一次被写进了“十四五”规划中。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党校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智库,党校智库要“努力成为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的重要阵地”,就必须根据党和人民事业需要,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聚焦新的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开展调查研究,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智力支撑。
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大课题。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又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可以全方位向世界诠释一个传统与现代融合的中国,同时为世界打开一扇五彩纷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窗。
有权就有责。党和人民赋予领导干部权力,领导干部就必须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干事担事,是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领导干部必须扛起自己的责任,磨砺和练就敢于负责的铁肩膀和真本领,以担当和斗争创造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业绩。
近年来环保督察推动各地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较大成效,但一些流域、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还比较突出。应坚持问题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系统思维,强化法治保障,抓好环保督察后的整改落实工作。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加上俄乌冲突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波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能源原材料供应仍然偏紧,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笔者认为,为缓解这一压力,各方需综合施策,积极有效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带来的影响。
深刻把握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必须把握党百年奋斗的主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准确理解其内涵和要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丰富和发展党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在接续奋斗中谱写新时代新征程的宏伟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