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新结构经济学是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2011年在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任上提出的,主要研究经济发展、转型和运行,是第一个总结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验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剖析乡风文明的时代特征,分析乡风文明建设中应处理的“五大”关系,思考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自贸港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快适应全球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变革的大趋势,积极应对全球经贸格局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特别是要在制度集成创新上下功夫,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秩序重构、着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动能。
近日,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下发《关于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和乡村振兴部门要将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推动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振兴。
在我国,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并没那么大,主要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地区和县域之间发展差距较大。县域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未来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
当前,我国灵活就业群体已达2亿多人,以平台为组织基础的新就业形态成为灵活就业的新趋势。不断完善法律法规,解决好灵活就业劳动者面临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为灵活就业者系上“安全带”,是促进灵活就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准确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正确处理推进共同富裕的各种重要关系,寻找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均衡,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处理好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之间的关系,寻找推进共同富裕的最优解,力争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自信’,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学习领会这一重要论断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对于确保改革开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具有重要意义。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期增长5.5%左右,并强调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既面临赶超跨越的重大机遇,也面临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需在重要科技领域有所作为,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在此背景下,深刻理解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重要意义,进而深入研究面临的主要难题和应对之策,十分重要。
生态环境是自贸试验区的竞争力和发展基础,我国的自贸试验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与国家对自贸试验区的战略目标定位相比,还存在差距,需要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早日让绿色成为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最亮眼“底色”。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就是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中将更有作为。5.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是统筹必要与可能的选择。
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根基,必将为中华民族取信天下、结交天下、卓立天下铺垫更宽阔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