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近几年来,全国报业通过融合转型发展,已拥有了坚实的技术条件与社会基础,“开门办报”已经成为行业自觉、行为自觉。在媒体深度融合的今天,还需要对“开门办报”进一步深剖细析,推陈出新,发扬光大。
保护传承与弘扬黄河文化作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任务。中原(河南)黄河文化处于黄河流域中下游,属于历史文明发展的核心地带,是中华历史文明的主要发祥地,理应把握历史主动,承担保护传承与弘扬黄河文化发展战略的主体任务。
县域规划是我国规划体系中最基层的规划,也是最贴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规划。当前,我国有一半左右人口居住在县域,5亿农村人口中的大部分居住在县域内的乡村地区。县域规划的编制实施,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也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带动更多就业,同时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在稳增长、促就业、保民生方面,灵活就业等新型就业方式有望发挥更大作用。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旨在锚定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近年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推进,中华文明中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得到大力弘扬,为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不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保障,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表明,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如何进行精准有效投资已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成为国家现代化战略推进中的核心关注之一,意在进行新的国家治理尺度调适,科学推进面向城乡融合发展,进而助推国家全面现代化。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是一个时代的命题,是一篇宏文巨著,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襄盛举。希望通过学理探讨和实践创新,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事业能迸发出更大活力;中国故事的新篇章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既得公理又得人心。
未来,要更加紧密地把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结合起来,把服务业开放作为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把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作为衡量服务业开放成效的重要指标,从理念与战略、体制与政策、平台与项目等方面系统谋划服务业开放与服务贸易发展一体化的路径,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问题,尤其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我国经济运行内外部环境仍然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提升产业链的强度与韧性,加快解决产业链安全与自主可控问题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