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当前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既有季节性成因,也受短期突发冲击和周期结构调整的影响,多重因素叠加造成矛盾积聚。在破解思路上,需要充分认识困难挑战,打出强有力的政策“组合拳”,在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多措并举,助力大学生走稳就业路。
目前我国生物经济产业高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仍然面临发展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等问题。要实现规划目标,需要不断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创新供给质量、拓展市场需求空间。
日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年轻人的失业率偏高,5月份16—24岁年轻人的失业率是18.4%,比上月上升了0.2个百分点。随着毕业季的到来,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就业压力,对此需要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传统农事节气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科学的内涵和丰富的文化价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可以充分挖掘和发挥传统农事节气文化的重要价值,使其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向度、发展路径,对于新征程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有为的市场监管有助于消除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规制不正当竞争,打通制约国民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是推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客观需要与重要保障。
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是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领域,是构建卫生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载体。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革命老区大部分位于多省交界地区,且多为山区,人口数量多,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至今仍属于欠发达地区。在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布局中,革命老区将是难点区域和主战场之一。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当前,数字乡村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不断促成乡村文化样态、文化场景、文化产业、文化主体等的深层次变革,将乡村文化振兴带入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随着重大项目风险复杂性的增加和新特征的出现,传统工程视域下的风险管理能力已无法完全适应共建“一带一路”的现实需求,迫切需要进行风险管理范式变革,即从传统工程风险管控转向风险系统复杂性治理。这其中,三个能力至关重要。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对此,我们要有深刻全面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