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外国友人助力中国抗战的故事,一本书远远讲不完。抗战时期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广泛支持,深刻体现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古训,也对当今国际社会团结协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无论何时何地,人类都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的背后凝结着太多人的血与泪,熔铸着无问西东的正义与勇敢。
五月的淮安,草木葱茏,生机盎然。5月26日上午,“行走的思政课——追寻周恩来的红色足迹”第五期研学班开班仪式在周恩来研究资料中心报告厅举行。活动由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与南京理工大学联合主办,以“传承红色精神、勇担强国使命”为主题,通过跨地域红色寻访,推动思政教育与实践深度融合。
5月20日,由山东出版集团主办,人民日报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承办,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协办的“传承红色基因 培养时代新人”主题阅读活动在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启动。
网上火了以后,有网友给我留言:“泼天的流量来了,你要珍惜。”我在想,自己为啥火了?像我这样喜欢去书店的人也很多,可能还是因为外貌上跟“读书人”有些反差,吸引了网友。大家关注这个事,说明大家对读书和知识是很重视的,都希望通过读书来提升自己,这真是好事!
6月29日,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协办的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诵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诗意中国”10周年荣耀盛典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
苏俄文学对一代中国作家的影响是广泛而持久的,它从20世纪初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以后——那个年代的年轻作家,比如王蒙先生,他早年的《青春万岁》,七八十年代的恣意汪洋的叙事风格,接续和贯通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成长。少年布尔什维克的形象,他的自由、变化丰富的文体,对刚开始文学创作的年轻人有着极大的影响,包括像我这样喜爱苏俄文学的50年代出生于军人家庭的年轻人。
翻开《穿行于历史间的思考》,仿佛跟随作者班永吉一同穿过历史的长河。作者长期埋首于党史研究,也持续关注红色文化传承与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本书收录的正是作者针对相关历史出版物和影视、戏剧作品等的40多篇评论文章。
2025年6月25日,“金台少年阅读行” 走进汉中暨“天汉书香·全民阅读”活动在陕西省汉中市西高新初级中学举行。本次活动由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共汉中市委宣传部、汉中市教育局、汉中市文联(汉中市作协)、汉中市新华书店联合主办。
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从油麻地到塞纳河——曹文轩儿童文学法国享读会”,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旧地重游。在巴黎,我听语文老师向学生讲解我的小说《青铜葵花》中的一个章节《芦花鞋》,与法国作家、出版家、阅读推广人对谈,并不因为在异国他乡而感到陌生。说实在话,我的文学主张和文学实践,与法国文学的影响是有关的。我理解法国文学,法国自然也能理解我的文学。
面对满屋子旧书,感情十分复杂,有的当初痴迷,如今已扬弃;有的初见时无感,今天却颇为惊艳,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所谓时势的变迁,所谓生命的痕迹,所谓阅读的进步,就体现在无数当年格外珍惜、如今可能蒙尘的“旧书”上。所有这些,岂是装帧越来越讲究的新书所能取代的?
近年来,许多海外受众经由一部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以及由其改编的电视剧、游戏等,走近中华文化、了解今日中国。从文字IP到影视动漫,从虚拟空间到现实共鸣,中国网络文学以蓬勃之势跨越山海,在数字时代搭建起文明互鉴新桥梁,为世界读懂中国打开了一扇魅力之窗。
当少年的成长轨迹遇上科技的星辰大海,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当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理性光芒与六一儿童节的天真烂漫相遇,人民日报出版社推出“科技与少年”专题图书大赏活动,欢迎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