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聂耳,一个闪光的名字,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以音乐为剑、旋律为刃,奏响了时代最强音。在《号角》一书中,作者何南细腻勾勒出聂耳的成长轨迹,生动再现《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历程。整部作品不仅刻画了聂耳在音乐创作中迸发的激情和执着,更凸显其“心系人民、为国而歌”的家国情怀。
对于写作者来说,最高的褒奖是什么?有人说,是获得国内国际最高奖项;有人说,是图书销量百万册,获得无数好评。但对于陈行甲来说,对他的最高褒奖,是一位舍不得买书的农民工读者来到他的新书发布会现场。
父亲第一次见到《红与黑》原版书,是在青岛。在一张国立山东大学图书馆的卡片上,他发现了令他神往的书名。“惆怅揉着喜悦,眼尖尖地望着它从一位笑容可掬的女馆员的手中落入我的手中。于是我开始落入一个新的奇异的世界!”多少个早晨,父亲独自倚坐着,随于连沉思:Ici les hommes ne sauraient me faire de mal(在这儿,世人不会为害于我了)。
8月29日,是我国传统佳节七夕节,今年又是周恩来邓颖超结婚百年纪念,就在这个充满爱意的特殊日子里,一场别开生面的“纸短情长 吻你万千——周恩来邓颖超的爱情故事”读书分享活动在北京西城区护国音寺(北京首个户外婚姻登记点)举行。
8月26日晚,2025春城书市系列阅读推广活动之“号角嘹亮,为国而歌——田汉、聂耳和国歌的故事宣讲暨《号角》图书分享会”在东风广场温情上演。活动通过讲述历史、分享著作、诗歌朗诵等形式,带领现场观众重温《义勇军进行曲》背后的热血岁月,感受田汉、聂耳两位先驱的家国情怀。
近日,光明读书会携手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朝林广场联合举办“微光也闪耀”主题读书活动,朝林环务部的保洁阿姨积极参与,共同度过了一段温暖而有意义的阅读时光。
2025年8月11日下午,《忠诚:优秀共产党人的故事》行进式大空间VR沉浸式体验项目发布会在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举行。作为承载着民族记忆与英雄气概的历史地标,这里见证了红色文化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为红色故事传播开辟了全新路径。
外国友人助力中国抗战的故事,一本书远远讲不完。抗战时期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广泛支持,深刻体现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古训,也对当今国际社会团结协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无论何时何地,人类都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的背后凝结着太多人的血与泪,熔铸着无问西东的正义与勇敢。
五月的淮安,草木葱茏,生机盎然。5月26日上午,“行走的思政课——追寻周恩来的红色足迹”第五期研学班开班仪式在周恩来研究资料中心报告厅举行。活动由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与南京理工大学联合主办,以“传承红色精神、勇担强国使命”为主题,通过跨地域红色寻访,推动思政教育与实践深度融合。
5月20日,由山东出版集团主办,人民日报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承办,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协办的“传承红色基因 培养时代新人”主题阅读活动在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启动。
网上火了以后,有网友给我留言:“泼天的流量来了,你要珍惜。”我在想,自己为啥火了?像我这样喜欢去书店的人也很多,可能还是因为外貌上跟“读书人”有些反差,吸引了网友。大家关注这个事,说明大家对读书和知识是很重视的,都希望通过读书来提升自己,这真是好事!
6月29日,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协办的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诵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诗意中国”10周年荣耀盛典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
苏俄文学对一代中国作家的影响是广泛而持久的,它从20世纪初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以后——那个年代的年轻作家,比如王蒙先生,他早年的《青春万岁》,七八十年代的恣意汪洋的叙事风格,接续和贯通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成长。少年布尔什维克的形象,他的自由、变化丰富的文体,对刚开始文学创作的年轻人有着极大的影响,包括像我这样喜爱苏俄文学的50年代出生于军人家庭的年轻人。
翻开《穿行于历史间的思考》,仿佛跟随作者班永吉一同穿过历史的长河。作者长期埋首于党史研究,也持续关注红色文化传承与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本书收录的正是作者针对相关历史出版物和影视、戏剧作品等的40多篇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