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疫情期间老年人群体买菜难、配药难,在上海市公安局指挥部署下,虹口分局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老年人群体生活保障工作,各派出所闻令即动,成立由党员民警组成的“助老先锋队”, 各派出所总计300余名党员民警,成立了9支“助老先锋队”,与全区排摸出的1635名高龄老人结对,开展全覆盖上门走访,将民警联络方式告知老人及其家属,承诺提供24小时服务。
“他们既是妈妈、妻子和女儿,也是父亲、丈夫和儿子,舍小家、顾大家,不畏生死、白衣执甲冲锋在核酸采样、社区管控、新冠救治、日常医疗等抗疫防控的一线,彰显了大爱无疆、敬佑生命、甘于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精神……生动诠释和弘扬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列车马上进站了,请乘客们分散车门,有序候车……”在地铁16号线,听到女播音员的报站,如闻天籁。有人说,这声报站,以及全家便利店的进门音乐,成了当下上海市民最想念的声音。大江东工作室体验了一把地铁16号线,从罗山路站乘坐到滴水湖站,彼时尚不知过了两天它也将停运。
接到援沪通知后,来自重庆25个区、66家单位的1567人的队伍火速集结,一天之内就完成组建。队伍中,有重庆最好的三甲医院的骨干力量,包括呼吸、重症、院感、急诊、心理、儿科等全面的专业人员。全队近一半的人拥有中级以上职称,还有100多人具备援鄂抗疫经验。
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在社区“亮身份”,就地参与抗疫;志愿者纷纷站出来,投身抗疫、保供,保证城市运转;邻里们用最大善意互帮互助……上海市民与这座他们深爱的城市患难与共,唇齿相依,迎接突如其来的严峻考验,为终将赢得的抗疫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褚四棋有好几个身份:党员、退伍“老班长”、达达平台快递员,从3月18日开始,他是浦东新区临沂七村小区的志愿者,不过,他更愿意人家称他为“自愿者”。大江东工作室与他的对话就从这里开始。
这个劳动节,无数普通劳动者,依然用最平凡的努力,为市民群众的民生需求托底,维护着城市核心功能的运转;全国各地近5万医护和核酸检测力量驰援,与上海“大白”并肩作战;全市5.2万民警全体出动,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还有无数的外递小哥、居委干部和志愿者,克服种种困难,坚守在抗疫一线。
许多科技工作者背上行囊,住进实验室,有年近六旬的老将,也有90后、00后新兵。身为“国家队”,肩扛“国家责”,心系“国家事”,抗疫特殊时期,科学家们持续奋战,确保科研不断线、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按时推进。
5月7日,上海市宣布2022年秋季高考统考延期至7月7日—9日举行,中考延期至7月11日—12日举行。这是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在听取有关部门、有关专家、中学校长、高三初三年级的师生代表和学生家长代表等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经慎重研究并报教育部同意,作出的调整。
隔离点由废旧厂房紧急改建,共300个床位。九亭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童松涛担任驻点工作组负责人,与副部长张家威筹建保障组,对接医疗组,武装部社工王东园也一起加入。4月8日,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公开招募退役军人抗疫,张洪波、高峰、金永平、何超4人积极应招,被分配到这个隔离点。从此,7名退役军人组成了一支抗疫“尖刀班”。
满头银发总是梳理得整整齐齐,吃饭、说话慢条斯理,遇到路过的医护人员总是报以温婉一笑——上海临港方舱医院里,这位94岁的阿婆,从4月22日一入舱,就被定位为重点关怀对象,医护人员亲切地称她为“舱宝”。
上下同心驱疫魔,凝心聚力打硬仗。重症患者转出ICU,百岁老人治愈出院,方舱医院陆续休舱……经过前一段时间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持续攻坚,上海疫情稳中向好,阳性检出率逐步下降,社区传播风险已得到有效遏制,单日新增病例从2.7万的峰值降到5000例以下,近2 3的感染者已经治愈出院,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
核酸异常、复核、阳性、转运、进舱……在上海,不少人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很多方舱硬件条件有限,但伙食却是有点“卷”——那么,一份餐食从食材准备到成品进舱,要经历怎样的流程?大江东工作室带大家去史上最大方舱——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一探究竟。
5月1日,上海的奉贤、金山、青浦、崇明、松江和普陀六个区实现社会面基本清零——在做好“三区“管控同时,开始“有限人员、有限区域、有限活动”。松江有近200万人口,是六个区中最多的,大江东工作室在多个社区体验基本清零之后的变化。
“五一”国际劳动节,对往年的上海来说,是黄金假日,到处都是熙熙攘攘、人流如织。但在新冠疫情防控影响下,而今的上海按下了“暂停”,全城静默刚好满月。但是,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各条战线上,医疗工作者、公安民警、科研工作者仍然在岗位上坚守,用辛勤劳动坚持守“沪”。
年轻的钟鸣,在全国各地打过很多场抗疫硬仗。他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更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临床救治专家组成员。作为最早逆行驰援武汉的上海专家,两年多来,他频频出现在很多重大疫情现场,辗转扬州、莆田、哈尔滨、郑州、吉林等地救治重症患者。
查房、会诊、专家研讨……上海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忙得像个陀螺。一早,在华山医院感染科病房,这位“大白”正在一间间查房,和主治医生讨论感染过新冠病毒的重症患者的诊疗方案。
4月24日上午,记者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见到这所医院总指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领队郑军华。时时关注这家最多容纳1.4万多病人的方舱医院状况的郑军华,在工作间隙接受了大江东工作室专访,虽满面疲惫,仍思路清晰。
一声令下,成千上万的上港集团职工在3月下旬连夜上岗,逆行加入洋山、外高桥、张华浜、罗泾、龙吴等港区,实施闭环管理,坚守工作岗位……一个月来,上海港灯火通明,只为守护航运“大动脉”安全畅通。
凌晨3点,看到手机群中前一天的生活物资陆续送达社区了,中国石油上海振兴加油站经理苏国明终于松了一口气,在加油站的地铺上浅浅睡去。每天连轴转20个小时,连续作战一个月,苏国民和同事们坚守加油站,为周边居民撑起一条保供“专线”。
4月26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大江东工作室再次见到上海集中隔离点医疗救治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担任方舱医疗保障指挥的陈尔真,旋风般主持开通了7家方舱医院。可以说,方舱医院对上海这一波疫情防控,对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意味着什么,他是最有发言权的专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