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六年,民营企业家们再度聚首北京,激昂的发言声回响在人民大会堂。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会上,新老面孔交相辉映,大家畅所欲言。如同一场跨越时空的“传承接力”,这场座谈会既是对过往奋斗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未来征程的全面动员。
从2018年应对短期困境的“生存保卫战”,到2025年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突围战”,党中央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始终如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制度性保障让民营企业家们吃下了“定心丸”。
参加此次座谈会的企业家中,既有深耕行业数十年的老面孔,也有刚刚崭露头角的新生代。这充分昭示,民营经济不仅是“自己人”,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信心来自哪里?信心源于民营经济贡献的“56789”——税收占比超50%、GDP贡献占比超60%、技术创新成果占比超70%、就业贡献占比超80%、企业数量占比超90%。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民营企业正以“敢为天下先”的姿态抢占先机。从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R1惊艳全球,到春晚宇树机器人高难度表演,创新成果迭出的背后,是民营企业将“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核心战略的生动实践。
座谈会上,老一辈企业家分享过往的成功经验,新生代创业者讲述最新的数字化转型故事。如果说老一辈企业家是民营经济的“压舱石”,那么“新面孔”则是创新的“弄潮儿”。从本质上讲,民营经济的传承体现了与“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变的是发展方式,不变的是精神内核。就像长江后浪推前浪,这种代际传承既延续着“敢拼会赢”的精神内核,又注入了“科技向善”的时代基因。
座谈会提出,要“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政策层面,通过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融资支持、破除市场准入壁垒等举措,为创新提供“雨露”滋润。为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注入动力的同时,座谈会还重申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要求各级政府既要当好“服务员”,又要守好“分界线”。
“亲”是坦诚交流的桥梁,“清”是行稳致远的底线。良性政商关系的构建,让企业家们敢于“甩开膀子加油干”。当政府与市场“两只手”协同发力,民营经济的创新活力必将进一步迸发。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从河北正定为“万元户颁奖”到深圳前海“创业潮起”,从传统制造业到数字经济新赛道,民营经济始终是中国经济版图中最活跃的一极。唯有一代代民营企业家齐心协力、携手并进,方能让中国民营经济的巨轮驶向更广阔的蓝海。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新老企业家们应以“传承接力”的智慧与担当,将个体奋斗融入国家战略,心怀家国,在科技创新的浩瀚征途书写新的伟大奇迹。
(《人民周刊》2025年第6期)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