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马吉影片最早为外界所知并非影像,而是《罗森报告》里引用的影片解说词。因为一度没有发现影像,日本右翼势力将马吉影片称为根本不存在的“鬼片”,直到1991年,马吉影片被发现并公之于世。我所撰写的《寻找马吉影片》一书,记录了社会各界横跨35年接力追寻,推动这份37分钟的影像证据从美国回归中国的全过程。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提醒全党,“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党的百年奋斗凝结着我国文化奋进的历史,也凝结着中国电影奋发的历史。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形象、一段段触动心灵的红色故事、一个个继往开来的历史瞬间,定格在党的光辉历程中,这是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最好的见证。
2025年8月8日,周恩来与邓颖超结婚100周年纪念日之际,“革命伴侣 家国情怀”周恩来邓颖超结婚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召开。会上,由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编,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周恩来侄外孙沈清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情长纸短 吻你万千——周恩来与邓颖超爱情故事》正式发布。
2025年8月2日,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主办、首都图书馆协办的“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开幕式在首都图书馆B座第二展厅举行。活动通过诗、画、诵三维融合的创新形式,为少年儿童打造沉浸式经典古诗文美育体验空间。
2025年6月18日,“号角嘹亮,为国而歌——《号角》新书发布会暨有声书项目启动仪式”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次活动由晨光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联合主办,以长篇叙事诗《号角》为载体,致敬人民音乐家聂耳,献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
当前,教育部也在推进相关学科改革,如新工科建设。我理解,其中的要义也在于改变过去“一专业定终身”的状况,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留下更多选择的可能性。理想的情况应该是,把专业的选择更多留到大学高年级甚至研究生阶段。
《视听采访与写作》不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是对新闻本质的回归。诚如曾祥敏老师所言:“越是在技术变革的时代,越要回到新闻传播的原点——脚底板下出新闻,以‘人’为核心讲好故事。”
5月21日,由《讽刺与幽默》报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人民日报出版社等单位支持的“纪念英韬先生百年诞辰英韬漫画展”在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开幕。
《灶台物语》《漫话成语》两部新书,是《讽刺与幽默》报对英韬精神的创新性传承。两部作品如同双桅船,既承载着英韬先生“漫画育人”的初心,更彰显着国家级媒体平台在文化传承中的使命担当。
《留恋的张望》是一部值得看的好书。培禹兄在书中呈现出诸多文化名家的肖像画廊,为读者们勾勒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作者笔触真正深入了社会生活的内蕴,淋漓尽致写出了那些名人名家的风采与风骨,这也是对人生、对人性的挖掘与思索。
《大国食养:健康由我的生命智慧》一书提出的“优碳食养”理念,追求对生命本能的尊重与照顾,满足人民群众在预防食源性代谢类疾病、维持人体机能健康、预防健康状况恶化、促进健康修复等方面的现实需求,指导人们以较低的健康维护成本获取更多的“健康红利”,对于推动全民健康膳食素养升级和主动健康行为普及,对于提升全社会的整体健康水平,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根据工作部署,全国政协办公厅研究室和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秘书处对季度研讨会有关材料进行精心选编后,由人民日报出版社结集出版发行,推动研究成果转化。本套论文集共有4本,分别为《感悟思想伟力》《奋进强国征程》《广聚改革合力》《共谱政协新篇》。希望论文集出版能对广大理论工作者开展研究有所助益。(崔亮亮 人民日报出版社)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号角》的面世恰如一场跨越时空的呼应。创作于民族危亡之际的《义勇军进行曲》,曾像一道划破黑暗的闪电,激励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而今,这激昂的旋律依然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回响——它是天安门广场的晨曲,是奥运赛场的战歌,是每一个中国人血脉中奔涌的奋进力量。
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木兰溪综合治理概论》一书,以宏大的理论视野与鲜活的实践叙事,全景式展现了木兰溪综合治理情况,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范式。
人民日报社组织编写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图书《新时代关键词: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在反复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作为《号角》(晨光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的责任编辑,我时常被一种强烈的震撼所攫住——那些原本安静躺在纸面上的音符,如何在何南的笔下化作熊熊燃烧的火种,又如何在一个年轻人短暂如流星的生命轨迹中迸发出照亮民族前路的光芒?
全书分山、水、人、花木四辑,收录了作者近年来行旅国中域外的所思所感,是一本有独特韵味的生态散文集,作品描写的一些地方、物事、人文,既是我们熟悉的,又有陌生化效果,自然生态,人文风华,林林总总,展示出天地人世灵动真切的烟火人间。
作为《破晓》的责任编辑,经历了这本书从无到有的全部过程,此时的心情正如冲破黑暗、迎来黎明时的那种欣喜。谨以这份编辑手记,向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史致敬,同时为这本蕴含着浓厚红色基因的作品,写下它诞生的故事。
文化学者、作家徐兆寿的《斯文凉州》(甘肃文化出版社)是一部学术随笔集,收入书中的126篇文章看似独立,但贯通起来看,却呈现出凉州文化的万千姿态,并触及一个宏大命题——如何重新认识、定位、构建中华文明格局下的凉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