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国人民14年抗战历史由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与篇章构成,这是中国抗战文学始终涌动的情感热流。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叶梅的长篇小说《神女》问世,将长江三峡一带的抗战故事带入更多读者视野。
最近,利用两个晚上的时间,读完了《穿行于历史间的思考》。合上电脑之后,我的脑海中立马涌现出两个字——奋斗。是的,从第一篇《长征,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一直到最后一篇《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身影》,每一篇的评说中,班永吉先生始终都在诠释着一种精神,也在弘扬着一种精神。什么精神?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
作为带兵人,排长确实有些特别。在干部序列里,排长最小。排长是新干部,和新兵有相似之处。对排长而言,指挥学校就是“干部的新兵连”,毕业下连的一两年,排长多半还处于兵到干部的过渡期。与班长相比,排长是干部,但岁数不一定比班长大,过去的志愿兵、现在的士官都还属于兵,但许多人的年龄比排长大,倘若是班长,那带兵实践和经验都远比新排长丰富。
近日,“阅读新时代”主题征文天津站活动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图书馆拉开帷幕。活动现场发布了2025“阅读新时代”主题征文荐读书目(第二辑),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图书馆设置专架进行展示,并设置征文投稿通道。其中,晨光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联合策划推出的《号角》入选本届征文活动荐读书目(第二辑)。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不少人引用苏东坡这首诗来为一次旅行作结,其中有未到时的执念,也有到过后的释然。王必胜散文集《在乎山水间》,写的也是在山水间行走的滋味,却没有如此这般的执念与释然,因他笔下多数都不是“此生必打卡”的热门目的地,他写的是一种怀着平常心的遇见。
《周恩来家风》新书座谈会9月17日在人民日报社举行。该书作者、周恩来同志侄女、中新社原副社长周秉德讲述图书情况,吴连登、刘滨、董绍壬、沈清、李晓莉等老一辈革命家身边工作人员及后人、亲属出席,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参加。
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中,信仰犹如一座巍峨的灯塔,穿透历史的迷雾,照亮前行的道路。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信仰的力量:共产党员的信仰故事》这本书,宛如一把钥匙,为我们开启了那扇通往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熠熠生辉的信仰之光,深刻领略建党精神的磅礴伟力。
由辛火明创作的消防题材小说《绿如蓝》近日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作者是一位人民警察,他通过对公共安全领域的长期职业观察,用文字深度刻画消防员在火场救援的惊心动魄,深入挖掘消防员的人性挣扎与职业信仰,同时借独居老人安全、消防设施隐患等情节引发读者对公共安全的思考。近日《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对作者进行了访谈。
全书共6编,考察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崩溃、战争爆发到法西斯投降、国际秩序重塑的历史进程,论述东方主战场、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大西洋战场、北非地中海战场的作用以及诸战场之间的联动和配合,全景式呈现波澜壮阔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宏大画卷。
《暗斗:一个书生的文化抗战》一书讲述的正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文化暗战,讲述郑振铎在险恶环境中,在多方势力的博弈中,在地下工作者的帮助下,抢救保全文物古籍的故事。通过解读日方、汪伪的档案,还有不断公开的私人日记、书信以及当事人回忆录,我们得以走近这场黑暗中的周旋与打斗。
按照以往编选散文集的惯例,我把本书的篇章做了分辑。分着分着就觉得,其实是不大好分的。每一篇都如同一棵小树,树与树之间虽然有行距,俨然独立。但树与树之间,于地面之上枝叶相拂,于地面之下根须相系,着实是难剥难离。
马吉影片最早为外界所知并非影像,而是《罗森报告》里引用的影片解说词。因为一度没有发现影像,日本右翼势力将马吉影片称为根本不存在的“鬼片”,直到1991年,马吉影片被发现并公之于世。我所撰写的《寻找马吉影片》一书,记录了社会各界横跨35年接力追寻,推动这份37分钟的影像证据从美国回归中国的全过程。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提醒全党,“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党的百年奋斗凝结着我国文化奋进的历史,也凝结着中国电影奋发的历史。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形象、一段段触动心灵的红色故事、一个个继往开来的历史瞬间,定格在党的光辉历程中,这是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最好的见证。
2025年8月8日,周恩来与邓颖超结婚100周年纪念日之际,“革命伴侣 家国情怀”周恩来邓颖超结婚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召开。会上,由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编,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周恩来侄外孙沈清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情长纸短 吻你万千——周恩来与邓颖超爱情故事》正式发布。
2025年8月2日,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主办、首都图书馆协办的“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开幕式在首都图书馆B座第二展厅举行。活动通过诗、画、诵三维融合的创新形式,为少年儿童打造沉浸式经典古诗文美育体验空间。
2025年6月18日,“号角嘹亮,为国而歌——《号角》新书发布会暨有声书项目启动仪式”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次活动由晨光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联合主办,以长篇叙事诗《号角》为载体,致敬人民音乐家聂耳,献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
当前,教育部也在推进相关学科改革,如新工科建设。我理解,其中的要义也在于改变过去“一专业定终身”的状况,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留下更多选择的可能性。理想的情况应该是,把专业的选择更多留到大学高年级甚至研究生阶段。
《视听采访与写作》不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是对新闻本质的回归。诚如曾祥敏老师所言:“越是在技术变革的时代,越要回到新闻传播的原点——脚底板下出新闻,以‘人’为核心讲好故事。”
5月21日,由《讽刺与幽默》报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人民日报出版社等单位支持的“纪念英韬先生百年诞辰英韬漫画展”在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