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城市的核心是人,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是城市工作的重要任务。建设城市慢行系统,是提升城市生活舒适度、便利度的有益尝试。本报记者到多地探访发现,各具特色的城市慢行系统逐步完善,很多城市居民越来越享受慢行带来的便利与美好。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云南东南部,夏季湿热、河湖众多。为防止孩子们在野外游泳导致溺水,当地陆续建设115个游泳池,实现乡镇全覆盖,并开设免费游泳课,改变孩子的玩水习惯,提升游泳技能。
9月10日,走进2025年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展区,从AI数字人提供的“秒级应答”服务,到无须佩戴设备的裸眼3D体验;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生成的数字分身,到扩展现实构建的虚拟世界;从集中展售的博物馆文创精品,到一站式解决的入境旅游服务……不少观众感受到新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文旅行业生态,创造着更具沉浸感、互动性和个性化的消费体验。
滨湖区老年人多,截至去年底,全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占全区户籍人口比例达32.85%。老年人对“家门口”的文化服务需求比较迫切,因此,当地民政系统安排了专项资金,每个月都会举办知识讲座、文艺演出等不同类型的活动,让群众在社区就能享受便民服务。但有段时间,活动却戛然而止。起初,群众以为是要改进服务方式,暂时停止了活动。但后续迟迟没有活动举办,直到一则举报让真相浮出水面。
从无到有、从普速到高速、从传统到数智,“电气化”成为观察中国铁路发展的一个视角。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6.2万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里程超12万公里,电化率达75.8%。
8月31日,为期62天的铁路暑运圆满结束。国铁集团数据显示,7月1日至8月31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9.43亿人次,同比增长4.7%,创历史同期新高。今年暑运有何新亮点?铁路+文旅,碰出哪些新火花?记者进行了采访。
在“高效办成一件事”机制的助力下,一件件关乎企业和群众切身权益的小事实现了“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高效办结”,各地各部门也将“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服务、提升效能的重要抓手。近日,本报记者探访上海、重庆、江西等地,展现“高效办成一件事”在基层常态化推进的效果。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近年来,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把促进退役军人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头等大事,引导广大退役军人争做各行各业的生力军,在新“战场”上续写荣光,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今年,“深海科技”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海南四面环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深海装备测试与应用搭建了平台。无人风帆航行器穿越台风,载人潜水器探索深海,科学考察船远航大洋……在海南,众多团队在此攻关深海科技,各种深海科技装备从这里出发,服务于科研,彰显出澎湃的创新力。
由于盲目追求项目数量,逐渐脱离地方实际,一些干部甚至在项目落地、企业融资中被围猎、开绿灯,后来也受到了组织处理。“当时引进了一家企业,享受完物流补贴、厂房装修补贴等政策后,直接不做了,前后不足半年。”说起过往,史贤坦言这为眼前的厂房盘活工作提了醒。
看得见的问题要解决,看不见的烦恼也不少。前几年,不同部门、机构在社区挂牌设工作室、示范点等。挂了牌,就要检查工作。金榕社区办公室门口的墙上,还留着些钉头,“原来我们这里的牌子都能灵活拆卸,哪个部门来检查了就挂上相应的牌子。”兰淑琴说,挂牌设点几乎都要求专门的办公场地和材料。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菜市场的期待也超越了简单的果蔬采买,还希望能获得更优质的产品和更多样化的服务。近年来,各地纷纷开展对菜市场的改造升级,回应百姓需求,激发消费活力,一些菜市场吸引了很多年轻消费者。本报记者走进全国各地这些人气颇高的菜市场,一探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