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自清明节后我们推出该服务以来,截至6月15日,已经为3000多名患者的家属在病房外提供了‘陪护床位’。”6月16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郭旭告诉记者,以前,重症监护病房(ICU)外,常常有陪护的家属在地面打一个地铺等待家人,现在有了一个小小的床位,多少能缓解一些患者家属的焦虑和煎熬,这也是医院一直想做的事。
跑步测试,考生们在田径场上奋力冲刺;闲暇时间,跑者在公园、绿道挥洒汗水;湖北武汉马拉松45万人报名,创造亚洲马拉松赛事报名人数之最……近些年,跑步运动持续升温,如何正确跑步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局获悉,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公布智慧中医医院试点项目建设单位名单。经严格遴选,全国共确定127家单位开展试点建设,广西共有4家医院成功入选。
卢氏县把“行走的医院”项目列入年度民生实事,于2024年3月举办全科医生助诊包发放暨培训开班仪式。同年6月底,卢氏县“行走的医院”健康180项目启动仪式成功举办,项目正式运行。
近日,山东一女子在某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家孩子抱着冬瓜睡觉解暑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随着夏天气温越来越高,长期吹空调、电风扇怕着凉,抱着冬瓜睡靠谱吗?多位中医专家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抱冬瓜确实能起到解暑降温作用,但需注意使用方法。
6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5年版)》,旨在持续推进医院评审工作,进一步引导三级医院落实功能定位,重点做好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发挥在专科服务、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帮扶支持等方面的作用,深化质量内涵效率式发展。
6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6月9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相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肖渭明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我国民生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10.7亿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3.2亿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当前主流的培养模式有3年制专科、5年制本科,6年制本硕连读,“5+3”一体化学制(本硕连读),8年制本博连读,以及本硕博分阶段学制等近十种。为何存在多种培养模式?培养模式是否需要统一?
医学教育从来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砌与技能习得,而是一场贯穿始终的爱的磨练。从踏入医学院校第一天起,医学生们便要以仁爱之心为基,在严谨探索中敬畏生命,在日夜坚守里体会疾苦,在患者信任中感悟责任。在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之前,医学生将迎来怎样的磨练?从医学生到医生还有多远的路要走?本文将一一解答。
“那时能读书,真是生命里的一段掉进蜜缸里的幸福岁月。”王培军回忆起当年的学医经历,告诉记者,当时的学习整体氛围很好,77级的学长们带头学习,给78级的学生树立好的榜样,那时无人督促却主动倾注全力学医,只为成为一名好医生。
“无痛”分娩服务将全国普及了!6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分娩镇痛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底,开展产科医疗服务的三级医疗机构全部能够提供分娩镇痛服务。
6月5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医保局获悉,从今年6月1日起,广西新增75种国家谈判药品纳入单列门诊统筹支付,让参保患者在门诊就医就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有效减轻参保患者医疗负担,提升患者就医用药治疗的便捷度。
今年6月6日是第三十个全国“爱眼日”,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眼健康涉及全年龄段人群,普及科学用眼知识,提升公众对眼健康的重视尤为重要。哪些不良习惯对眼睛伤害很大?护眼产品如何科学选用?老年人如何预防和发现眼部疾病?记者在多地进行了采访。
加强心理疾病诊疗、设立心理援助热线、开展心理辅导咨询……近年来,各地各部门为守护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积累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记者近日走进儿童医院精神科门诊、心理援助热线接听室、学校心理咨询室进行了采访。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获悉,为支持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会同自治区医保等部门打出“合、扩、提、延、纳”政策组合拳,进一步强化生育支持保障功能,确保各项政策落地成效显著。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获悉,近日,国家中医药局通报2024年度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中医药资金绩效评价情况,广西以第一名的成绩再次获得全国“优秀”等次。自2017年以来,广西已连续八年获得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中医药资金绩效评价全国“优秀”等次,并连续三年排名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