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从国内到国际,从城市到乡村,从帝王到贫民,从将军到士兵,他以铺天盖地的繁复结构,天网一般撒出去,然后以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国家与人民、整体与个体的粗大纲线,一点点兜搂起浩茫人间的爱恨情仇、生死荣枯。
作为巴伊亚州首府,萨尔瓦多是用声音和色彩构筑起来的城市。在这里,白天的鼓乐声和教堂钟声合奏,夜晚的海浪声与人群交响。色彩斑斓的房屋、街头攒动的人影、热闹的吆喝和歌声,被热带的阳光晒出独特的生命力。站在旧城高处眺望,不远处的大海泛着银光,海港处可见一艘艘船只。翻开历史尘封的书页,这些繁荣的港口曾是黑奴登陆的起点。
盛夏的圣彼得堡阳光明媚,波光粼粼的涅瓦河串起纵横交错的运河,蜿蜒穿城而过。河上800余座桥梁连起40多座大小岛屿,尽显“北方威尼斯”的水城柔情。水城柔美,亦饱含历史风霜洗礼的坚韧与刚毅。80多年前,在那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殊死较量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圣彼得堡曾以“列宁格勒”之名载入史册。
也许因为黑夜,阳光更加明媚;也许因为地下埋藏着一个世界,地上的世界才更加灿烂辉煌。不是吗?兵马俑出土以后,我们对千古一帝秦始皇便有了更加立体的印象;因为甲骨文的出土,我们就更加清楚了方块形汉字的前世今生。
“此刻我身无分文,无法帮助家里,因为我们都是以殉道者的精神为革命、为国家民族服务的。或许有人要说我们是太不聪明了,然而世界上应该有一些像我们这种不聪明的人。请家里不要想将来的生活怎么办,因为中国正在大的变动之中,中国抗战成功不愁无饭吃,抗战不幸失败,则大家都当亡国奴,所以我希望家里在这一方面能够想得远大些,能够原谅我……”
近代以来,泾阳和三原这两个连畔种地的县,从三原宏道书院走出了一大批著名人物:于右任、吴宓、张季鸾、刘自椟……他们并非医生和教师,却因为学问高深、道德高尚,多年来被尊称为先生。大江东去,老先生们一个一个作古。然不知几时,泾三地区的文化圈子里,又出现一位被尊称为先生之人。他便是三原问墨草堂主人孙彧。
首次来华至今,三十七载光阴转瞬飞逝。不久前,我随乔治·何克亲属访问团再次来到中国,循着他当年的足迹,从上海入境,经陕西至甘肃,一路追寻他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生印记。那些年,舅舅以一颗赤诚之心,融入中国百姓的生活;心中人道主义的信念,照亮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不知名的鸟儿的叫声传至耳畔,与江浪的细语和鸣。大家沿着江边小道边走边聊,不时兴致勃勃地打卡拍照。当来到被张芳介绍为“天汉之眼”的网红拍照点时,高洪波老师兴致盎然地用手机拍照,并询问张芳打造这个独特造型的材质及其寓意,还连声说:“这个设计很有意思哦。”若有所思。
返程途中,月光已然惨淡,路面忽隐忽现,大家全然不顾,一直在热议剧情,满脑子都是红军战士与胡汉三斗争的场面。主人公潘冬子那可爱、机智、勇敢的形象,直到五十多年后的今天我都记得;“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也能吼上两嗓子。
英国著名女诗人伊丽莎白·勃朗宁曾写道:“我是怎样地爱你?让我逐一细算。”谈到中国,这句诗最能表达我的心中所感。如果要细数对中国这个不可思议国度的热爱,我可以聊上很久很久。
穿过蜿蜒狭长的约旦西克峡谷,眼前豁然开朗:高近40米、宽约35米的卡兹尼神殿在峭壁上巍然屹立。晨光铺洒,历经2000多年风霜洗礼的砂岩在光线中色彩变幻,橘色、玫瑰红、粉色,层次分明、生动。
在俄罗斯的东西伯利亚地区南部,坐落着世界上容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贝加尔湖的名称源于蒙古语,意为“丰饶的湖泊”,这里淡水充足、物种繁多、矿产丰饶。新月形的湖面犹如一颗闪亮的明珠,镶嵌在西伯利亚广阔的大地上。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时光荏苒,两国人民间守望相助的温情已深深镌刻在我心底。我要像祖辈那样,向我的孩子们讲述中国人民的善良与友好。我坚信,这段情缘一定会通过我们的孩子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在英国旅行,无论在大都市或小村庄,总能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纪念物。比如,不少教堂里有特别的纪念钟或纪念碑,上面常刻有悼念辞,或密密麻麻镌刻着战场上浴血牺牲的当地将士姓名。在广场或街头,也有各种各样的公共雕塑,让人驻足仰望,缅怀先烈。显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已深深植入人们心中。
站在河南省周口市中心的关帝庙大门前,望着对岸滨河公园的花红柳绿,望着一拨拨悠然晨练的人群,望着公园旁隐约可见的大铁牛……我蓦地忆起当初陪父亲来关帝庙游览,途经那儿的情景,心里不禁感慨万端。
“有教无类”是孔子提出的教育理念,意思是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不论人的身份地位等差异,都应该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斗转星移,在19世纪的丹麦,一位思想家以相似的理念毕生倡导平民教育、终身教育,打破了贵族阶层对教育的垄断,奠定了丹麦全民教育的基石。他就是丹麦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思想家、人称“丹麦孔子”的格伦特维。
他们,是奋战在一线的共产党员。他们的故事,都是从一件“小事”开始,或回归乡土,以反哺之心带领乡亲脱贫致富;或扎根社区,在家长里短中守护一方和谐;或坚守科研一线,以专注之志攻克难关……捧一颗炽热的心,埋头做一份为民的实事。一件件“小事”虽小,却是奋斗岁月的扎实注脚,更饱含对信仰的生动践行。让我们透过文字,触摸那滚烫的初心,感受爱和实干的力量。